不朽情缘MG官网

遗传性肿瘤研究全新策略|结直肠癌患者药物及遗传基线项目启动

2016年9月4日,由江苏省免疫学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苏省免疫学会区域与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江苏省免疫学会区域与移植免疫专业委员会遗传与免疫学组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遗传与免疫高峰论坛” 在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专家及全省各专业的代表6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1.jpg

医务处陈涛副处长


1.jpg

朱陵君主任医师


会议上“结直肠癌患者药物及遗传基线数据库的构建”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由江苏省人民医院医务处陈涛副处长、肿瘤科朱陵君主任医师牵头,不朽情缘MG官网全程提供检测分析技术,从全新的角度和思路来建立结直肠癌患者药物及遗传的基线数据库,为患者个人及群体的精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进行遗传性肿瘤相关基因突变的全面挖掘,实现结直肠癌精准医疗真正落地临床需求。


会议后小编有幸采访到朱陵君主任,针对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遗传性大肠癌相关精准医疗热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主持人:组织检测和血ctDNA检测基因突变的差异性和匹配度如何?

朱陵君主任:组织和胸腹水一直以来都是病理科检测的金标准,随着液体活检技术的不断成熟,很多研究都表明ctDNA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组织血浆一致性可以达到80%以上,并且能够检测到局部穿刺的组织中检测不到的突变。ctDNA作为低创采样,有着很大的优势,或能够弥补组织异质性的问题,不过不同癌种的检出率还是存在差异,并且组织中可以看到肿瘤微环境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等,所以组织与ctDNA可以相辅相成,更多的还是需要大数据的积累和后期的挖掘。

 
主持人:检测基因突变对不同种类肿瘤的敏感性如何? 

朱陵君主任:同一个患者的肿瘤组织都会存在异质性的问题,不同肿瘤的敏感性肯定是不同的。而且肿瘤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所以要做到动态监测。时主任指出:“基因复基因,基因何其多,哪个更重要,谁也不知道。”所以全面的监测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多靶点、多角度、多次的进行监测。

 

主持人:如何看待遗传性大肠癌检测的策略从以往正常普通人群到目前患者家属的转变?


朱陵君主任:肠癌有一定的遗传性,从患者自身检测延展到家属检测,一方面能够更快速的积累病例,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毕竟防治还是要以防为主。对于遗传高危的患者家属,可以使用一些非甾体类的解热镇痛药物,可能会起到预防的作用。

 
主持人:在医院开展大肠癌精准用药和遗传基线数据的工作有何建议?

朱陵君主任:精准医疗推广面临的一大挑战其实是医生观念的转变问题,作为委员应该尽可能的去普及知识。现有的标准确实会造成漏诊的可能,临床上不能完全依靠指南来对同一病理类型的疾病进行治疗,还是要提倡个体化的治疗。要通过多中心、上下联动的方式,收集更多的信息,或能探索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



1474373946466018400.jpg


专家简介


朱陵君,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肿瘤科执行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副教授、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CRPC)青年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遗传与免疫学组副组长、江苏省医学会肿瘤化疗与生物治疗分会胃肠学组委员、江苏省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南京市肿瘤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成员,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和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副刊编委。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个体化及规范化诊疗。同时还承担着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临床医学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1.遗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其机制研究  2.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中西医结合纳米靶向治疗。





Sitemap